媒體報導 Press

 

新活水 | 日曜日散步美術館:「共時的星叢」展覽筆記

2019-08-15

在現代主義隨著正典的確立已然成為僵固學科領域的當下,台灣風車詩社的重新出土,有利於思考現代主義的跨域路徑及其非西方的在地實踐。

Artouch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

2019-07-10

日本明治大學名譽教授巖谷國士表示對展覽規模感到意外,雖然這展源於黃亞歷導演的電影作品,但並非將影像原封不動的展覽化,而是有著更大發想。正如同展覽題目中的「星叢」(星座),美術館中為數眾多的展品就像是散佈在天上的星星,觀眾可以任意連結其中的展品,組合成自己的星座。

Chadars|

共時的星叢

2019-09-06

2019年夏天,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策展團隊由《日曜日式散步者》導演黃亞歷、《藝術觀點ACT》主編孫松榮及文學研究者嚴谷國士所組成。在不同的研究背景、及對展覽空間擁有不同的想像之下,「共時的星叢」很難說是單純的藝術展覽,也無法定義它是文學展,更不能說是歷史展,而是真正的跨域當代藝術展。

Shopping design

|

雙十連假的休日提案:咖啡閱讀時光、共感工作坊,以植物為主軸的《植覺》系列活動開跑!

2019-10-09

《植覺 Awakening with Plants》由孵一間工作室、Everything Connects生活感知培育所、雲母・聚藝共同策劃主辦。即將邁入第 2 周的《植覺》,周間限定的「植覺基地」歡迎眾人在植物的陪伴下來放鬆,接下來的周末也將有多場學習與植物共存的工作坊即將登場。

Cacao 可口雜誌

三週間的「植覺」:以活動進行、參與體驗,在都市中感知自然

2019-09-21

「植覺」為期三週的活動,整個活動的起心動念,來自於邀請盆藝藝術家樹彌沙來台表演這件事,進而從盆藝,又發展到從植物這個主題,希望人們能與植物一起感知自然,在行動上也能顧及生態平衡與生活美學的意識,就這樣,形成「植覺」系列活動。從細看盆藝這個植物的微型樣態,好像感覺到更多小中看大的自然世界,希望從這裡為起點,讓參與者更留心、更細微地體會對自然的感受,那麼植覺就開始流動起來了。

Every little d |

用行動與體驗走入植物宇宙的三週間——植覺

2019-09-27

《植覺》是一場以植物為主角,為期三週的活動,由孵一間工作室、Everything Connects生活感知培育所、雲母 ‧ 聚藝共同策劃主辦。 內容包含講座、工作坊與藝術表演。 期待透過活動深度體驗的過程,創造一場以植物為主角的時空,勾勒更平衡有機的城市自然生活意識,讓人們體會、思考生活中與植物共生共存的各種可能。

台北村落之聲

【南港聲立方】裝置展 2月3日發聲啟用!

2018-02-03

「南港聲立方遊戲SOUNDS³」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在南港區公共空間導入藝術設計的聲音地景實驗計畫,集結百餘位民眾共同參與聲音的採集與訪談,深入在地3個月,採集南港的自然環境、在地產業及地方話語共超過155種聲響,於南港車站北出口及南港南興公園的三個智慧科技立方體裝置中播放,民眾於2月3日至3月25日期間行經南港、停留、等待時,可以聆聽及互動,進而探索、理解並想像南港!

眼底城事

聽!那些聲音,合奏出什麼樣的南港風景?

2018-03-21

要怎麼描述一個「地方」呢?一個你我與眾人生活、工作、行經的所在…

而如果試著閉上雙眼,放大「聽」的感覺,此刻所處環境中的各式聲響,將在你的腦海中拼貼成一塊什麼樣的空間畫面或人物情節?當雨滴的聲音,聽來卻像是打鼓的節奏,此時的噪音,也可能牽動著彼時一段難忘的記憶或情景…

以獨特的「聲音」素材作為耕耘地方文化藝術根基的起點,2018 年春,三座名為「聲立方」的聲音互動量體,在主題各異的造型中裝載著不同類型的「南港之聲」,於此地公共空間進行為期近 2 個月的裝置展,邀請行經者停駐靠近,一起聽聽南港的聲音、聽聽南港怎麼說!

非池中藝術網 Art Emperor |

部落對抗機器:一場文化修補科技情感失能的實驗

2018-01-30

「機器」一詞來自六零年代對未來想像之代名詞,「部落」是尚未被同質化的人類文化少數團體,「部落對抗機器」期望在世界各地的部落、偏鄉舉辦電子織品工作坊,並形成一種智庫討論,研究未來傳統與科技相互修補的可能性。

今年夏天於台灣苗栗深山泰雅部落舉辦,由藝術家施惟捷和策展人張家瑋的孵一間工作室共同創辦的工作坊部落Tribe Against Machine,在野桐工坊的協辦下,順利號召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與台灣織者加入這場科技與傳統的對話。

過去活動 event